社区产品对比:虎扑、小红书、知乎的优劣势及运营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13 13:03:22
1. 为什么我们需要做这个比较?
我们先来看一些数据:
移动互联网流量状况 - 艾瑞咨询《中国互联网流量季度分析报告》
增长放缓意味着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我们再来看这张图:
中国移动网民关注度变化——艾瑞咨询《中国互联网流量季度分析报告》
网民上网次数增速放缓,但上网时长却仍在快速增长,这意味着用户在选择产品时更加专注,也意味着产品亟需关注用户留存和活跃度,抓住用户注意力。
相比于有着天然优势的游戏产品、长视频产品,加强社区内容建设或许更具普适性,这意味着不仅产品与用户建立起连接,更要建立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连接。
因此我会在这里对比三款典型的社区产品,主要是为了整理自己的运营思路,同时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这三类分别是:论坛社区、算法社区、问答社区。
2.各类社区产品的典型代表 2.1论坛社区代表:虎扑
论坛社区,或者BBS社区,十几年前,互联网刚刚兴起,还没有丰富的游戏、视频,人们除了搜索信息,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BBS上。
早期的西祠胡同、天涯、猫扑等都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后来以魔兽世界、李毅为首的百度贴吧也开始流行起来,当时的网络热词、梗大多出自这些BBS社区。还记得“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了”这句话吗?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BBS社区的热度逐渐下滑,根据CNNIC数据,2009年是BBS社区衰落的拐点,使用率首次出现下滑(2008年为30.7%,2009年为30.5%),那些曾经批判、探讨真理的专家纷纷离开,再也没有回头。
尽管如此,在一些垂直领域还是存在着优秀的BBS社区,例如虎扑、汽车之家等,这里我们选择虎扑作为论坛社区的代表。
2.1.1 虎扑的定位
严格意义上来说,虎扑是一个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专业新闻资讯、赛事直播、论坛、电商等服务的体育平台,这里主要讨论虎扑的论坛。
提供专业、及时的体育资讯与讨论环境;社区内积累的优质体育爱好者;以及由体育所形成的独特的男性社区文化氛围。
2.1.2 虎扑发展历程
(1) 虎扑1.0时期,2004-2007年
2004年1月,身处芝加哥的虎扑CEO程航创办了篮球论坛,尽管当时中美两国信息不对称,但论坛凭借第一手的NBA资讯吸引了大批资深球迷。
2006年,虎扑独家跟踪男篮球员王治郅回国的消息,并一夜成名,被更多球迷知晓。这些人是虎扑前期积累的重要精准用户,产出了大量优质内容,初步形成了虎扑的篮球氛围。
(2) 虎扑2.0时期,2007-2015
2007年,程航回国与朋友成立公司,正式以公司形式运营虎扑。得益于良好的开端,虎扑在社区方面稳步提升。公司成立后,虎扑开始进行更多产品化、商业化的尝试。
内容产品方面,过去几年,虎扑共推出了虎扑体育、虎扑运动手表、虎扑新声三款APP。
2009年,虎扑推出了自己的独立电商平台——卡路里商城,但由于与其他电商平台相比缺乏优势,且自身在该领域经验不足,卡路里商城在上线两年后便悄然关闭。
2012年,虎扑经过深刻反思,推出了以导购为核心的产品“食货”,这个定位非常好。据新华社对程航的采访,食货2018年已经实现交易额21亿。
与此同时,虎扑在2012年开始寻求线下机会,签约球星后在二三线城市举办表演赛,但由于可控性不强、推广难度大,2015年停止了这项业务。
(3)虎扑3.0时期,2015年至今
经过这么多年的尝试和积累,虎扑已经比较成熟。2015年6月,虎扑将三款产品整合为一体,推出了集论坛、新闻、看球为一体的虎扑APP,同时宣布之前的三个APP将不再维护和更新。
社群方面,2017年初,虎扑将原本与体育无关的大板块“冈比亚大陆”改名为“步行街”,意味着虎扑社群将从体育用户泛化至男性用户。2018年年中,虎扑大事件“虎扑vs吴亦凡”的爆发,不仅让“直男”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也让虎扑的曝光度更上一层楼。
在赛事方面,虎扑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路线,并于2016年推出了路之王赛事,赛事非常火爆,也打造了一批KOL选手。
电商方面,世货交易额快速上升,2018年突破21亿。同时,基于用户在装备区看鞋的习惯,虎扑还孵化了更精准的时尚电商APP“度”。
除尚未取得NBA赛事视频转播权外,虎扑在其他领域发展一片欣欣向荣。
2.2 算法社区代表:小红书
其实算法社区这个名字不太严谨,毕竟很多其他类型的社区也加入了分发算法,但推荐算法在这个类型的产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就暂时叫它算法社区吧。
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双重效应下,算法社区应运而生,在算法推荐机制下,每个人看到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而今日头条产品在这方面做得最好。
纵观算法社区,轻松搞笑的内容产品占了很大一部分,倒闭的内涵段子、复活的皮皮侠、老牌的求是百科、主打惊艳评论的最有,都曾有过辉煌。但我还是选择了小红书作为代表,因为小红书的目标用户更清晰,核心内容更具有长期价值。
2.2.1 小红书的定位
小红书是一个基于UGC的生活分享社区和跨境电商平台,这里我们只讨论小红书的社区部分。
小红书的核心价值:
提供海量导购;跨境电商平台;分享为本,和平友爱的社区氛围。
2.2.2 小红书发展历程
(1) 小红书1.0时期,2013~2014
2013年,小红书创始人毛文超和曲芳在网上发布了《小红书海外购物指南》PDF,出乎意料地大受欢迎,这也是小红书的第一个产品形态。
2013年底,“小红书购物笔记”APP上线,主打海外旅行购物攻略分享。此阶段小红书通过鼓励购物攻略分享、推荐优质内容等方式营造社区内容和氛围。同时产品方围绕图片美化不断提升用户体验、降低UGC门槛,比如标志性标签、红薯表情包等。
这一期间,小红书主要依靠口碑驱动自然增长。
(2)小红书2.0时期,2014~2017
2014年底,小红书福利俱乐部正式上线,意味着小红书正式开启了电商之旅。
2014年也被称为中国跨境电商元年,小红书的竞争对手包括天猫国际、网易考拉、京东全球购等大公司,因此虽然“跨境直邮+保税仓”的模式大同小异,但在供应链和物流方面,小红书依然无法战胜这些竞争对手。
人们被小红书上的商品吸引后,会去其他电商平台购买,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此外,由于全电商化,小红书社区内容的重要性一度被降低,高曝光资源都给了电商,也导致UGC活跃度下降。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红书放弃了赖以生存的社区,从2016年开始小红书就积极引入范冰冰、林允等明星加盟小红书,带动社区用户的活跃度。
(3)小红书3.0时期,2017年至今
2017年末,小红书将重心重新转向社区和内容,提升社区活跃度成为首要目标。
为了打通社区与电商,小红书一直在努力:
在我看来,与其说小红书是一个社区电商平台,倒不如说小红书是一个内容电商平台。
2.3 问答内容社区代表:知乎
说到问答类产品,不得不提百度知道,搜索引擎天然的流量分发基因,将相当一部分流量导向了百度知道,这导致百度知道虽然迅速崛起,但根基并不牢固。
问答社区的基础是专业内容,而大量的专业内容往往需要时间的积累。同时百度知道社区属性较弱,用户从搜索引擎过来,看完就走,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知乎做到了百度做到的,也做到了百度没做到的。
2.3.1 知乎的定位
知识问答社区。
知乎的核心价值观:
专业的知识内容;高质量的流量;专业、严肃、公正的氛围。
2.3.2 知乎发展历程
(1)知乎1.0时期,2010-2013年
知乎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邀请制平台,不开放注册,种子用户只有200人,但非常活跃,包括李开复、和菜头等。
与此同时,创始团队在这期间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这期间知乎四位创始人一共回答了2000多个问题,占到他们总回答量的80%以上,伴随着这些内容,知乎专业、严肃、公正的氛围雏形就诞生了。
这时候知乎才真正可以用小而美来形容。
(2)知乎2.0时期,2013~2016
2013年,知乎正式取消了邀请制,这期间,知乎经历了快速扩张,开始走“下沉”路线,一方面扩大回答者的多样性,另一方面降低普通用户的门槛。
所有内容社区发展起来,必然会对原有的社区氛围产生冲击,知乎也不例外。
但得益于1.0时期的积累以及知乎的运营策略,知乎“专业、严肃、公正”的社区精神并没有被冲淡太多,“知乎”二字足以展现知乎的社区文化氛围。
这期间,知乎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内容和优质用户。
(3)知乎3.0时期,2016年至今
2016年知识付费潮流来临时,知乎抢占先机,相继推出了“知乎”、“知乎直播”、“电子书”等产品。
2019年,知乎正式上线“严选会员”,开启付费知识会员体系。
可以说,知乎这段时间努力探索的,是商业机会。
3. 三种社区运营方式对比
对于社区产品来说,内容和用户才是灵魂,而在社区里,内容和用户是难以分开的。
以社区产品不可或缺的UGC为例,优质、垂直的UGC更偏向内容属性,负责强化核心价值的创造和对外输出,而更多泛娱乐的UGC则更偏向用户属性,负责用户留存和活跃度。
因此,本次我们将从内容生产、内容分发、用户增长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3.1 三类社区产品内容生产对比
对于一个社区产品来说,内容制作有两个重要方面需要做好:
保证核心内容的品质:这是产品的基础,满足用户进入该类型社区的初期需求;构建UGC生产体系:这是社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3.1.1 核心内容制作对比
大多数人进入社区的时候,需求都是很明确的,用户最初进入知乎是为了寻找问题的专业答案,用户最初进入虎扑论坛是为了看NBA赛事的讨论和分析。
这些内容是社区的核心价值。
(1)论坛社区:虎扑
论坛社区的核心内容本质上是“观点内容”,用户需求是“我想看看别人对某个话题的讨论”。
如果我们简单地将内容分为“平民级”、“爱好者级”和“专业级”依次递增的话,那么论坛型社区的观点和内容至少要达到“爱好者级”才足以吸引新用户。
(目前处于休赛期,没有比赛讨论)
虎扑论坛的核心用户,主要是为了寻找一个讨论体育赛事(主要是NBA)的平台,他们感兴趣的不是赛事本身,而是赛事信息的讨论,因此,尽管虎扑没有NBA视频的播放资质,但仍有大量用户在腾讯体育看完比赛后,会去虎扑论坛讨论。
因此,保证活动讨论内容的高质量对于虎扑来说尤为重要。为了做到这一点,虎扑做了以下几件事:
保证相关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虎扑运营团队的信息处理和编辑速度极快。当NBA有重大交易时,虎扑的消息基本领先于国内所有媒体;引入优质内容生产者在社区生产内容。在一些重要比赛结束后,你会看到一些篮球评论员(比如张家伟)在虎扑上发帖分析;大量相关话题的引导性观点来自话题。虎扑标志性的“【赛后】”讨论帖,培养了用户的讨论习惯。同时,不同球队、球星的粉丝之间的争论也很有话题性;长期积累的优质用户。正是因为前期积累了众多粉丝,虎扑对篮球的讨论才显得相对专业。这些用户并非KOL,但往往能贡献优质观点内容;时效性强。论坛基本都是对最新事件的讨论,偶尔涉及过往事件,也是新帖。除了类似数码区电脑配置推荐的精华帖外,虎扑里绝大多数帖子的生命周期不超过3天,长尾效果极差。 强圈子性。论坛本质上就是一群具有相同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讨论,他们的技术水平可以参差不齐,但一定是进入这个圈子的人。 强碎片化,弱长尾。论坛里的内容高度碎片化,好的内容往往存在于不同时期的不同帖子中,编写一篇关于某个子话题的长篇有深度的内容往往成本非常高。
(2)算法社区:小红书
算法社区的核心内容本质上是“内容分享”,用户需求是“我想看到别人分享的新鲜事物”。
一个合格的算法社区,最重要的是它的分享内容有一个增量,也就是用户能看到以前从未看到过的东西,或者学习到以前从未知道过的知识。
对于小红书来说,核心内容是“分享好东西”。
小红书是一个以海外导购起家的社区,这也奠定了小红书的种草属性,如今已经从种草好商品概括为种草生活方式。
尽管如此,由于电商属性,“好货推荐”依然是小红书的核心内容。为了保证核心内容的价值,小红书做了以下几点:
引入专业的内容生产者。小红书早期引入大量海外购物达人分享社区导购笔记,中后期也有不少不同领域的PGC团队入驻小红书。这些PGC内容充分满足了为用户“增量”的点;设计易用的内容发布工具。很多用户有很多新鲜事想分享,但内容表达力欠缺,小红书的滤镜、标签、贴纸等辅助工具大大降低了UGC的门槛,也制定了内容标准,鼓励很多非专业用户产出好内容;话题引导。官方通过设置特定话题,引导用户产出相应内容,并甄选优质内容进行分发,保证内容质量;聚合内容。尤其是2019年刚刚上线的“小红心”系统,聚合了针对某一好东西的优质评论和心得,对策略更有价值。
“分享内容”贯穿了几乎所有基于算法的社区,包括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社区,皮皮侠、最有等幽默搞笑社区,以及KEEP里的社区模块,无一不鼓励用户分享。
这些社区里的热门内容,要么让你学到了什么,要么让你觉得新奇有趣,这些都是增量内容。从具体到一般,算法社区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
增量性强。在“内容共享”的增量要求下,意味着能给其他用户带来增量价值的内容会更受欢迎;内容门槛低。不断降低UGC门槛,一方面可以产出更多好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促进UGC的积极性。
(3)问答社区:知乎
问答社区的核心内容本质上是“答案内容”,用户需求是“我想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
一个合格的问答社区,最重要的是内容的专业性,对于知乎来说,核心内容是“各领域问题的专业解答”。
知乎从创立伊始就在塑造“专业、严肃、公正”的社区精神,即便后来用户规模扩大、内容泛化,这三点也没有改变。
为了保证核心内容的价值,知乎做了以下几点:
引入专业内容生产者。知乎早期的邀请制,不仅让各领域专业人士产出大量专业内容,也为中后期建立了非常标准的内容规范;“马太效应”的产品机制。越专业、越被接受的答案越容易获得曝光,同时对贡献优质内容的回答者增加内容的曝光权重;大力维护知乎的秩序。知乎社区规范不断更新,开发并不断升级机器人“悟空”、“瓦力”,智能过滤低质量内容。专业性强。对于问题,内容越专业,越容易获得点赞和曝光;聚合性强。对于某一问题,专业人士会从不同角度给出答案,这些专业的答案就会出现在答案列表的顶部;长尾性强。问答社区的专业内容天然被赋予了长尾价值,知乎里很多答案在一两年后,依然会获得大量点赞。
知乎内容泛化之后,也开始涉足观点内容。有专业基因的观点内容显然更有内容价值。这对论坛社区会有一定的冲击,但问题不大。如果说问答社区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讲”,那么论坛社区更像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两者的场景还是比较不同的。
(4)比较图
根据以上分析,比较如下:
3.1.2 UGC生产体系比较
保证了核心内容之后,社区就有了基础,而UGC则是发展的关键,如何让社区中的内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闭环,对于一个社区来说至关重要。
关于 UGC 最重要的两件事是:
A.激发用户生产内容的意愿。意愿=动力-阻力。也就是说,用户主动创作内容的动力越强,创作内容的成本越低,用户的创作意愿就越强。动力又可分为内驱力和外驱力。
比如说,如果用户在知乎上喜欢某个名人,想成为名人,那么他就会努力回答问题,这叫内部激励;如果知乎推送一个问题让用户回答,那么用户就会开始回答问题,这叫外部激励。所以,一个好的UGC生态需要:完善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降低内容生产的门槛。
B. 用户创作内容后给予正向反馈。UGC 就像追女孩,需要有来有往。如果用户创作一次内容后没有得到正向反馈,他们很难再次创作。
好的反馈会极大激励用户再次产出内容,而反馈又分为精神反馈和物质反馈,比如点赞、点亮属于精神反馈,而点赞、虚拟货币甚至现金奖励则属于物质反馈。
论坛社区的内容都是观点内容,所以我们希望用户可以在论坛上多发言,多表达自己的观点。
A.激发用户意愿
对于论坛型社区来说,激发用户兴趣主要依靠延伸话题和打造社区模因。
1)延伸话题:强化外部动力
话题对于论坛社区来说至关重要,没有话题就没有讨论,在保证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话题越多越好,这也是为什么虎扑上最活跃的版块是步行街,而这个版块和篮球无关。
虎扑话题的第一级延伸:从NBA赛事延伸到球队、球员、篮球技术等讨论,也就是从垂直领域的主题延伸到垂直领域的边缘。
虎扑话题的二次延伸:从篮球话题延伸到直男生活的日常讨论,包括情绪、数码、工作、生活等。这意味着从垂直领域延伸到在这个垂直领域有共同特征的用户。
话题是论坛社区激发用户意愿的核心手段。
2)打造社区梗:降低内容生产门槛
社区表情包一方面像是证明“圈内人”身份的暗号,另一方面也是风格独特的回复模板。
对于一些相关话题,用户忍不住想用表情包来回应。
在虎扑里,有“她喜欢我”错觉的男生,都会被回复平头哥的笑话(平头哥就是虎扑“她喜欢我”错觉的典型患者);
当一个女生发照片的时候,一大群人会回复@狂少(狂少是虎扑上的小名人,几乎舔遍了所有发照片的女生);
还有步行街上最著名的“绿帽文化”,一大群人都会用表情符号回复。
这些社区梗不仅催生了大量的UGC内容,也强化了社区氛围。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话题的延伸,还是社区梗的营造,虎扑官方肯定是推波助澜、刻意引导的。
论坛社区官方常见的引导形式如下:
通过热门推荐、上升帖等方式增加容易引起讨论的帖子的曝光度;雇佣自己的水军或者小号专门发布某一类帖子;对于社区梗,在官方活动和文案中体现;对于常见话题,直接举办官方活动,比如虎扑女神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