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王”故里丘建口中的“魂”
【发布时间】:2024-05-10 17:08:02
梅州客家队成功杀入中超联赛。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楚英 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柴志林 本建 杨楚英
梅州是一座“血液里流淌着足球”的城市。
12月22日,在梅州市五华县体育场,中甲一队“梅州客家”在决赛倒计时1-1战平昆山队,获得联赛亚军,获得中超入场券。 。 这也意味着,2022年中超联赛中,广州队、广州市队、深圳队、梅州客家队等四支广东队将在绿茵场上较量。 “梅州客家队”的成功点燃了全市足球的热情,让这座有着148年足球历史的“足球之乡”以高调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在梅州,踢足球、看足球、讨论足球早已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即使在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节期间,梅州不少人也通过踢足球来过年。 “梅州足球的灵魂是历史的传承,梅州足球的根源是人民的‘全民皆足球’!” 对于“足球之乡”的内涵,梅州足球体育中心主任邱建义这样解释。
五华县奥体中心前的“世界足球之王”李慧堂雕像。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楚英 摄
足球的“灵魂”:足球的故乡、“足球之王”的故乡
邱建义所说的“灵魂”,就是梅州足球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据《五华县志》记载,德国传教士毕安、卞德志于1873年在五华源坑创办中国科学院,他们在中科院右侧的山窝开辟了足球场,给学生授课。踢足球。 由此,现代足球传入中国,并首次作为体育课程教授,开创了中国大陆足球的先河。 2015年,五华县元坑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中国大陆现代足球发源地。 2021年,全国首个现代化足球场地公园将开业。 一块“场部元坑,中国大陆现代足球发源地”的石碑讲述着昔日辉煌的足球岁月。
在距离厂步镇元坑片50公里的横陂镇老楼村,1920年代和1930年代,经典的客家“四分金”风格建筑联庆楼再次因足球而闻名——“看戏去看看《梅兰芳,和李慧堂一起看足球》,来自梅州的五岁中国孩子李慧堂已经在球场上呆了25年,曾两次参加过奥运会,他是中国足球的队长。亚洲人在国际足联担任的最高职务——1976年,他与贝利、马休斯、斯蒂法诺、普斯卡什一起被评为“世界国王”。
曾学林、王慧良、迟明华、谢育新……80年代堪称梅州足球的高光时刻。 当时,梅州涌现出国家队主教练曾学林、国家队队长王慧良、迟明华、蔡金标、杨宁等著名教练和国脚。 参加1989年意大利世界杯预选赛的中国国家队中,谢育新、郭义军、吴文兵、张晓文均来自梅州兴宁。 “一县四国手”一时成为传奇。
在“足球之乡”,女性并不逊色于男性! 梅州梅县早在1950年就有5支女子足球队,是全国女子足球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到1981年,女足队数量增加到16支。首届广东女足选拔了吴伟英、李晓兰、张小丽、廖怀平等9名梅县人。 其中,吴维英、李晓兰还入选中国女足,参加了第二届女足世界杯。 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来自梅州的罗桂平、林玉萍、李青桐、陈巧竹四名球员代表中国女足出战。 “足球之乡”的铿锵玫瑰,再次成功继承了历史的接力棒。
足球的“根”:全民踢球,比赛常年进行
近日,“梅州客家队”成功杀入中超联赛。 梅州市民魏元平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激动万分。 魏元平是五华横陂足球小镇的一名普通员工。 今年,他代表广东队在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体育赛事中夺得五人制足球男子B组冠军。
魏远平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今年代表广东参加全运会五人制足球A组和B组的两支球队均来自梅州五华,最终获得1金1银。 “B组的年龄限制是40岁到60岁,当时是全县选拔,我的队友有教师、医生、工人、商人等,来自各行各业,我们只有三到三人。经过四个月的训练和备战,大家的努力换来了一枚珍贵的金牌。”在他看来,这枚金牌体现了梅州民间足球的真实水平。
“梅州人对足球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想要踢球,不提前预约连场地都租不到。春节期间,‘足王杯’比赛从第三届开始举办。从大年初七到初七,是五华县传统的足球‘大餐’,以前是30个乡镇先进行预赛,现在是8个乡镇在过年期间直接参加决赛。” 魏元平表示,“足王杯”在疫情之前从未中断过,2018年已连续举办17届。“足球比赛是五华人辞旧迎新的最好方式”新的五华县体育场在比赛期间免费向公众开放,几乎每个场馆都座无虚席,气氛不亚于任何一场中超比赛。”
在韦元平的朋友中,韦道波被嘲笑为“球迷”。 魏道波也是魏源平全运会队的队友,以7粒进球位居B组射手榜第二位。 近日,在与记者会面时,魏道波刚刚打完两场比赛:“上午赶去梅县打梅州大学校友杯足球赛,下午又赶回五华打一场比赛。我基本保持着状态。”每周三四场比赛的节奏,社会俱乐部打两场,单位队打一场,保守估计我们现在每个镇都可以踢200场比赛。假期里比赛不断,过年期间村里还会有交流游戏。” 魏道波透露,他知道五华县当地有50多个业余足球社交团体,这简直就是一个“全民足球交友群”。
今年8月,梅州市体育局发布的《梅州足球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足协发布的)2020年中国省市足球发展健康指数排名中,梅州位居全国第一。分数82.8; 足球人口占梅州市总人口的28.3%,在广东省21个市中排名第一。
据邱建一介绍,梅州当地的足球比赛常年不间断。 全面覆盖专业、社会、青年三大类主体,全面覆盖市、县、镇、村四级区域。 体育、教育、社会三大体系相互联系。 竞赛体系有序。 “我们官方统计,每年足球比赛场次约5000场。其中,2019年1月竣工的徽唐体育场,当年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足球邀请赛’和‘女子四国邀请赛’。”首次开放(5000场比赛。)只是官方记录,还有无数由私人公民和社会团体组织的比赛。”
足球“政策”:系统化发展,打造产业链
“凭借强大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足球氛围,我们将顺势而为,全力推动足球运动的发展。” 梅州市体育局局长陈远阳将梅州足球的发展模式概括为五个关键词:党政重视、部门协同、社会支持、群众参与、长期成功。 在此基础上,从青训、社会足球到职业足球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才培养、赛事运营、场馆建设、足球产业链打造等诸多方面都在健康推进。
据悉,自2009年提出振兴“足球之乡”规划以来,梅州市已出台19个足球发展专项文件,涵盖足协实体化、职业俱乐部扶持、场馆建设等多个领域。 、人才培养和产业培育。 自上而下全面振兴梅州足球。 梅州市体育局遵循足球发展规律,推动落实“五抓”举措:狠抓组织体系建设、足球场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职业足球改革和竞赛体系建设,奠定为足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机构改革上,梅州市保留了单独的市体育局,领导各县镇以顶层设计推进足球组织体系建设,成立市县足球办公室和足球协会,出台并实施了场馆建设奖补激励机制引导本市充分利用路边、村庄、山地建设足球场,鼓励足球场进学校、进乡村、进景区。 陈远阳说:“目前,梅州市拥有足球场1027个,实现了市、县、镇全覆盖,每万人拥有足球场数为2.64个,为广东省最高。”
足球“苗子”:体育、教育、社会融合培养足球新星
作为欠发达地区,梅州足球发展的一大特点是社会俱乐部深度参与校园足球。 “政府的财政支持有限,我们的足球普及和基础工作大多由社会俱乐部完成,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足球青训的公益事业中。” 陈远阳表示,梅州足球提出了“三体教育俱乐部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是梅州推动“体育、教育、社会融合发展”的典范。 俱乐部负责人杨峰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俱乐部主打公益足球,目前与梅州7所青训学校合作。 经过多年的实践,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运作体系:从一年级的小学生中选拔出30人的团队,并进行免费培训。 一学期后,大约有15人加入团队。 每所驻校都有不同年龄段的两支男子足球队和一支女子足球队,每月举办校际交流比赛。 “我们将从比赛中发现优秀的足球人才,组建精英队伍,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训练,其中优秀的将有机会选送到市、县体校。”
它代表了梅州社会青少年培训机构的又一培训路径和发展模式。 除了在学校普及足球、在免费训练和比赛中发现优秀人才外,其主要目标还在于负责向职业足球场输送优秀人才。 俱乐部负责人谢新忠说:“小学五六年级是分水岭,有天赋的球员会被送到职业俱乐部,能力稍差的球员会参加校园足球,然后被送到有足球特色的初中。” ”。
梅州现有“振城”、“嘉应新疆”等足球特色俱乐部多达127个,其校园足球青训活动已深入各区县中小学。 邱建一介绍,梅州现有国家级校园足球学校83所,省级校园足球推广学校138所,市级校园足球学校286所,市级以上传统足球项目学校24所。 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人数达到25万人。 人,约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40%。 从耐心“选育”到让孩子们享受足球,梅州正在输出越来越多的足球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