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足校搞比赛副业:企业不挣钱,清退了100多名教职工
【发布时间】:2024-02-20 17:00:23
如果公司不赚钱,前高管王亚军认为裁员不可避免,因此同时解雇了100多名教职员工。
不料,足球教练气愤不已,一名老师不满解职方式,在升旗仪式上向自己泼汽油,并自焚要求对话。
最终,恒大足校以N+0工资补偿了此次被解雇的所有老师……
读完这个故事,任何人都可以意识到,原本朝气蓬勃的恒大足校已经变得一团糟。 2021年,随着母公司恒大资金链的崩溃,恒大足校一夜之间倒塌。
看着他盖朱楼,看着他宴客,看着他楼倒塌……
恒大足校只是中国足球青训市场化的一个缩影。 中国曾经有5000所足球学校,后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有20多所……
然而,被关闭的5000多所足球学校也并非无害。
在建立5000多所足球学校的过程中,中国的业余体校被取消,各级青少年队被出售,业余体校和传统足球中小学的教练员和人才被足球学校挖走。 恒大足校的成立,几乎扫除了广州、梅县所有优秀的足球教练和体育教师。
当这些足球学校建成后,就无法重建人才发现和培养体系,原有的机制将被彻底破坏。
说到底,青训绝对是一份不赚钱的工作。 它需要巨大的投资来保证,但回报却很低甚至几乎没有。 这种工作,相当于基础设施建设,绝对不能交给市场,因为一旦市场配置资源,这个领域赚不到钱,所有的资本都会流向别处……
原有的结构将被市场化所侵蚀。 原本以培养球员为目的的青训体系,已经将目标转变为盈利。 资本的撤离留下了无人能收拾的烂摊子。 原来的青训体系被市场化彻底埋葬了。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克罗的同时代人应该都看过《重案组》,李成儒的大增深入人心。 但这位老爷子当年也做了一些偷猎中国足球的事情。
当时的李成儒是一位热心支持足球的商人。 1996年英格兰队来华比赛时,李成儒和维克里集团几位CEO为中国国家男足提供了奖励,每进球奖励10万。
当然,根据我们对男足的了解,这笔钱他们是拿不到的。 最终,英格兰3-0获胜。
红山口会议后,北京市体委虽然将成年队出售给国有中信集团,但对于青少年队的转会却没有想清楚。 1996年,北京青年队最终被出售给私营公司维科,李成儒担任副总裁。 瑞士集团。
北京维克里足球队成立并报名参加职业联赛。 这支队伍人才辈出。 徐云龙、杨浦、邵佳一后来被称为国安三少,他们都参加了2002年世界杯。 队中的陶伟后来成为北京国安队的核心争冠队长。 还有田野、薛申、王安之等人,也算是临时的选择。
然而1998年,由于投入不足,如此优秀的球队最终被解散,整体架构由北京国安接手。 而且,这支青年队的解散,导致与其相连的北京足球青训体系出现了严重危机,北京足球的断层线由此开始。 如今的北京国安队,连一名北京球员都没有。
曾有北京球迷开玩笑说,球队的官方语言应该是辽宁话或者大连话……
如果说李诚儒的小挖角说明了他不懂足球的深浅,最终给足球带来混乱,那么辽宁作为球员的“富矿”,卖球队就真的是繁荣了。
辽宁青年队两次被整体出售,并与该队组建了两支中甲球队南京优优和安徽九方。 南京悠悠因资金严重短缺、拖欠球员工资被足协注销注册; 安徽九方因训练条件问题退出中甲联赛。
这就带来了青训架构的崩溃,不知道该向谁讨债。
结合去年底的联想风波,纵观中国足球的混乱,可以说,在足球池子里,虽然没有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国有资产流失,但大家都有着同样的情况。刘的野心...
市场化的支持者可能会反对:欧洲足球最好,这不就是职业市场化的道路吗? 为什么市场化没有摧毁青训和欧洲足球的基础?
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欧洲足球青训根本不市场化。
客观地讲,足球职业化改革的道路并没有错。 1992年的中国,乃至全世界,市场化已经成为“普世正义”的代名词,足球建立职业联赛已成为全球共识。 两年后的《博斯曼法案》让欧洲职业足球联赛走上了快车道。
不过,联赛职业化、市场化并不意味着青训也要开展。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青训不可能专业化、市场化。
这个道理中国和外国没有什么不同。 就是前面提到的——青训是亏本生意,市场承受不起。
(《体坛周报》主编罗明微博,“免费训练”、“活动补贴”,你觉得这个基金会是民间资本吗)
在欧洲,青训更多地依赖学校。 学校的各类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以兴趣班的形式免费向学生开放。 学校的许多体育老师都是优秀的足球教练。
以德国为例,德国青训体系分为三类:青训中心()、足协青训点(DFB-Stü)和()。
这三个层次的青训中,只有青训中心是由专业队伍组建的,但他们并不负责最基本的青训工作。 基层青训架构的负责人是足协青训点。
又称“精英足球学校”。 此类学校最大的优势就是与学校合作紧密。 周一上午,球员们可能会接受足球训练,下午学校老师将完成个别辅导。 球员的训练有时直接在学校完成,以节省路上的时间。 德国共有93支球队获得了德国足协的认证。
德国足协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足协青训点”,任命了1300多名至少拥有精英教练资格(DFB-Elite--)的青训教练,每周一次(通常是周一)对极其优秀的人才进行训练。 孩子们有机会得到更好的训练。
据一位在德国学习足球青训的教练介绍,“足协青训点”相当于中国足协设立的足协青训点。 北京青训点设立在丰体,任命高洪波、谢锋等教练和精英级专业青训教练指导,让顶尖足球学员每周一进行训练。 “精英足校”选派精英青训教练长期留校,为学生提供指导。
这些学校的体育教师和青训教练的工资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来自政府财政。 这简直就是反市场行为。
其实,我国过去的青训也有类似的情况。
市场化改革前,我国青训也有类似中小学足球队、业余体校——省市青训队——国家青年队的体制结构。 在很多有良好足球传统的地方,借助这一制度的正常运行,我国出现了很多足球文化浓厚的地方。
大连足球城是最好的之一。
旅大开办后,由于与国外接触较多,率先流行起来,很多运动项目很早就发展起来。
据了解,到1949年,大连已经能够组织初步的城乡足球联赛。 解放后,利用这一优势,大连成为足球重点发展地区。
说到大连足球,就不得不提到东北路小学。
几十年来,东北路小学培养了数十名男女国足运动员和300多名职业运动员。
东北路小学足球队的掌舵者是主教练刘忠云。 作为辽宁著名足球运动员,刘主任退役后一直领导东北路小学。
严格来说,东北路小学的足球和学校是“两套人”——“足球是刘主任的事,学业是我们的事,各管各的事,但又相互协调。” 一位东北学生鲁小学的领导这样说道。
踢足球的孩子通常会被分成普通班级,并与其他孩子一起上课。 他们的学习成绩是由学校评估的,但在足球训练中,他们的表现是由教练组评估的。
东北路小学最大的特点是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足球,每个班级有一支男子足球队和一支女子足球队。 学校联赛的成绩也纳入综合评价,每周的足球课都维持专业教练。 团队。 东北路队的教练几乎都是职业球员,有的甚至被调到国少队执教。
与后世足校最大的区别在于,东北路的训练费并不高。 所以,从这里出来的玩家,很多都没有富裕的家庭。
对于孩子家长来说,每年最大的开支就是冬训期间,因为东北路冬训需要家长自掏腰包,仅此而已。
由于东北冬季寒冷,场上积雪,已经不适合进行足球训练了。 因此,冬训的传统在大连延续了几十年。 不仅是东北路,当时大连很多小学都进行了冬训。
东北路小学不但不收费,甚至还为困难时期的学生提供补贴。 即使在生活条件最艰苦的年代,如果孩子有天赋,可以送到东北路小学踢足球,东北路每天都会给孩子送一斤牛奶。
当年一斤牛奶!
大连足球鼎盛时期曾有四巨头——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中山区青泥、西岗区实验、沙河口区东北路。 当时游戏很有趣,所以苗就出来了。 许多。
当时,大连足坛流行一个术语,叫“西沙大战”,指的是西岗区与沙河口区之间校园足球领域的情况。
那时,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踢足球的孩子。 据大连足球《活字典》朱元宝回忆:“被称为大连足球教父的王赞英老师,每天骑着自行车四处寻找年轻人才。”
俗话说,选好候选人就成功了一半。 王老师选拔考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拔一开始并不可怕,因为他们很年轻。 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大脑,也就是能够有意识地踢足球,身体灵活性好,反应快。 那种鬼魅可塑性强的应该是首选。
王老师还非常看重年轻队员的意志和素质:是否有良好的品行,是否愿意刻苦训练,是否有团队合作精神,是否能与队友密切配合,是否既能品行好,学业成绩好等,这些都要仔细观察。 那种脑子嗡嗡作响、变成一摊糊状的人。 虽然他个子高,大一有用,但是未来发展不大的人是不会录取的。
当时大连踢球的孩子相当多,可以通过定期比赛来选拔人才。 但要真正发现好人才,还得向基层学校的老师询问、沟通,了解更多细节,并需要长期的私下跟踪考察。
后来,与王老师共事的几位初级教练这样形容王老师在选拔人才时的形象:每天骑着自行车,不断地在大街小巷寻找; 他的裤子上有两个口袋,一个装着大昌牌香烟,一个装着笔记本。 当我看到一个好的潜在客户在街上或小巷里踢足球时,我会立即记录下来。 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和比赛考核,我终于被确定入队。
20世纪90年代之前,不仅是大连,天津、延边、青岛、广州、武汉、梅县等都是足球底蕴突出的城市。
据出生于天津的北京国安预备队主教练姜新元介绍,当时天津随便一个空地都有孩子在踢球。 各个体校和青年队的教练晚上都会回家看望这些孩子。 如果孩子有天赋,是有前途的孩子,他或她会直接联系家人介绍孩子接受培训。 天津多名国脚就是这样选拔出来的。
这种足球文化根本不值得与英国相比吧? 因为上述城市的人口加起来并不比英国少……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抱怨一下。 近期,不少体育媒体和足球从业者纷纷表示“中国没有足球文化”、“中国孩子不踢球”、“中国学业压力太大”等等,看来中国足球发展得不太好。 ,而球迷也有很大的责任。 这是另一个经典问题:“你会送你的孩子去踢足球吗?”
从乌鸦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P话。 当年如此盛大的场面,能说中国没有足球文化吗? 如果中国真的没有足球文化,他们这样的人能吃得下这碗饭吗? 尤其是那些前国脚说这句话的,你在那个时代就是用这个体系走上足球之路的,为什么现在还要装瞎呢?
他们真正应该问的问题是,中国的足球文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果你来到任何一个大的县级市、地级市,只要是有一定足球文化的城市,我们的足球人口和注册球员数量应该无法与冰岛相比。 毕竟,中国人口低于32万的县很少。
偌大的中国,为什么现在连这样一个县市都没有呢?
足球老将冯建明透露了这个秘密。 过去,业余体校完全免费,教练的目的只是发现和培养人才。 但如今的足球学校都是以赚钱为目的,很多条件好的孩子因为经济条件而无法进入足球学校学习踢球。
而且,过去业余体校与学校联系紧密。 学生们通常在课余时间上课并练习足球。 然而,现在的足球学校很难保证孩子们正常的文化学习。 家长们真正面临的选择是,一旦孩子学会了踢球,丢了球就意味着错过了学业之路。 职业足球的淘汰率太高,所以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踢足球。
据了解,疫情之前,某青训队每年的学费高达35万,让无数家长望而却步。 足球几乎成了一项贵族运动。
一方面,青训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让孩子们有能力踢球。 另一方面,青少年培养也不应该让孩子脱离社会,给他们足够的选择。
如果不给孩子这样的环境,他们怎么踢足球呢? 正是因为推行市场化青训后,孩子们不再有进退、舒服踢球的环境,中国的足球文化就消失了。
足球文化需要一代代人投身足球事业来培育。 靠所谓的“足球文化”凭空送孩子去球场是愚蠢的。
市场化的青训破坏了中国足球的根基,自然也中断了中国足球文化建立的进程。 如今国足陷入深渊,就是这个进程被打断的必然结果。
或许,中国足球将不得不做出市场化青训的选择,还清更多年的债务……
参考:
新浪体育:恒大足校从底层做起!他们曾经一年投入2亿。 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腾讯体育:一所小学见证了大连足球60年的兴衰! 除了东北路还有谁?
《辽沉晚报》:中国注册职业球员仅8000人,日本50万,法国146万
人民网:体育聚焦:体校练、普校学